查看原文
其他

北师大郭华教授:解析“深度学习”的内涵与特征

郭华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 2023-12-16

全文约4000字,阅读需9分钟


导读

深度学习针对的是具体的、社会的个体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,为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。


分享丨 郭华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

来源丨中小学老师参考



01

深度学习的内涵

 

1)深度学习针对什么?

 

要想更好地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,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提深度学习。

 

一谈到深度学习,我们就会想到机器的深度学习和心理学上的深度学习,那教育学上的深度学习又有什么不同呢?教育学上的深度学习,针对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成机器、教成傻子、教成疯子的问题。

 

机器是什么?按程序输入一个指令,做出一个动作,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。像这样的教学,在人工智能时代,肯定是不行了。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,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
 

从育人的角度来看,深度学习其实是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的。

 

简单讲一下教育学上的深度学习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深度学习的区别。心理学也反对所谓的“浅层学习”:机械记忆、死记硬背、鹦鹉学舌、心不在焉。

 

和教育学一样,心理学也强调主动理解,强调内容的相互联系及结构的建立,强调对基本原理的追求、对相关证据的权衡,以及对高阶思维的培养。但是心理学在谈深度学习的时候,是价值无涉的,它所谈的个体是抽象的、偶然的。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,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,只要你的大脑和神经突触是正常的,你大概都可以进行深度学习。

 

但是教育学提的深度学习不一样,它针对的是具体的、社会的个体,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,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。

 

我们说的深度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的,也强调主动理解,强调联系和结构,强调高阶思维。但是谈到高阶思维的时候,我们知道低阶思维同样重要,我们承认学生是从低到高发展的,承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犯错误。

 

2)深度学习的定义

 

区分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深度学习之后,我们就可以给深度学习下一个定义了:

 

深度学习主要指:在教学中,学生积极参与、全身心投入、获得健康发展的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。深度学习一定是指教学当中的学生的深度学习,而不是学生的自学。

 

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,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,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,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,体会学科基本思想,构建知识结构,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;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,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、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;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、又有独立思考能力,善于合作、有社会责任感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、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主人。

 

前半部分是深度学习的任务,后半部分是深度学习的目的。


3)深度学习定义的阐释

 

第一,我们在讲深度学习的时候,一定要强调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,教是为了学,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,不是自学。

 

第二,深度学习主要指学生要学得彻底。在近400年前,夸美纽斯就说过,好的教学是迅捷、愉悦和彻底都能做到。迅捷大家都能做到,比如,我们一个小时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,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可能要经过上千上万年,但是学生一小时就学会了,这绝对是迅捷的。这是所有教学存在的首要前提,它比人类发现知识要快得多。

 

但学生是不是学得愉悦,就很难了。有的人为了让学生学得愉悦而降低难度,有的人说不行,必须强调难度。让学生学得彻底,同样很难。而且彻底的前提是既要迅捷又要愉悦。

 

深度学习要解决的,就是如何在迅捷、愉悦的前提下,让学生学得彻底的问题。


比如我不仅知道二项式定理公式是怎样的,我也知道二项式定理是怎么来的,知道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,我还能在它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。在教学中,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去创造,但是我们要求学生能应用,能把知识迁移到陌生的情境下使用,这是“彻底”的很重要的标志。

 

最终,学生如果实现深度学习了,我们希望他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,也就是他学到了之后还有能力,有使命感、担当感。这是深度学习特别重要的地方。

 

第三,如果理解了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”,我们就能理解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”,深度学习是为了立德树人,我们通过深度学习培养的学生,既要聪明,也要有创造力、有担当、有使命感。

 

自我们2014年开展深度学习研究以来,不断有老师问,我们为什么要用“深度学习”而不用“深度教学”或其他词?

 

其他模式我们也都不否认,而我们之所以用“深度学习”,就是想要强调学生立场,强调学生立场基础上的学习的真正发生,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。

 

深度学习既然是学生立场,我们在规定教学目标、组织内容、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,都应该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。


02

深度学习的特征

 

经过更新改进后,我们提出深度学习有5个特征:活动与体验、联想与结构、本质与变式、迁移与创造、价值与评判(之前的版本是联想与结构、活动与体验、本质与变式、迁移与应用、价值与评价)。

 

1)活动与体验

 

它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活动。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学中的深度学习,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判定教学是不是发生了,那我们首先要看学生是不是有主动活动。

 

主动活动指学生自己有思想、有情感的主动活动,比如观察、思考、想象、表达、动手操作等,尤其是思维活动,不同于听令而行的肢体活动。

 

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个体全身心投入活动时的内在体验。既包含学生对所学学科内容的感知和理解,也包含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反应与价值评判,比如与老师的关系、与同学的合作沟通等。

 

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,不是被动地去容纳外在知识,也不是从实践开始的盲目试误。我们主张学生通过主动的、有目的的活动,感受、理解、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。


这个特征提醒教师,要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,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价值观培育,设计能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的学习活动。

 

2)联想与结构

 

它一方面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方式,一方面指这种学习活动所处理的内容及其特征。

 

作为学习活动及其方式,处理的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(包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)间的相互转化。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,又要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,从而使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、能够操作和思考的内容(对象)。联想与结构需要并发展着学生的记忆、理解、关联能力以及系统化的思维与结构能力。

 

作为教学内容,是指在结构中、在系统中的知识,知识可以相互说明、相互支撑,有内在关联。

 

这个特征强调,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、整体设计,不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记忆更多的事实性知识,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。

 

3)本质与变式

 

本质与变式是对学习结果和过程特征的一种表述。学生基于对系统变异的学习材料的加工来把握学科本质(基本思想、基本方法、基本过程),进而演化出更多变式。

 

比如学生学习颜色时,颜色是对各种颜色的总称,如果我们要学习红色,必须得有绿色、黑色、白色对比才知道什么是红色,所以我们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红色,就必须把若干种颜色放在那儿。

 

这个特征强调教学要着眼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,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化,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材料。

 

4)迁移与创造

 

当能把握本质,能举一反三,学生才能迁移与创造。迁移到陌生情境后,学生依然能解决问题,而且,因为问题的复杂性,学生又能综合自身所学,直击问题的本质。这样创造性就出来了。

 

迁移和创造,是学生掌握、内化学习内容之后的外化表现及创造性表达;要求学习情境与氛围的开放性;也是实践模型中进阶性任务、持续性评价的重要指标。

 

迁移与创造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,一是间接经验内化又外化的问题,二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的问题。迁移与创造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去迁移和创造,老师也要为学生的迁移和创造去创设适当的情境和任务。


迁移和创造本身也是学习过程,而不是单独的应用过程。

 

这个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
 

5)价值与评判

 

经常有老师觉得,价值与评判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,我们一定要强调,它指的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,我们说的始终是深度学习的特征,这里的“价值与评判”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,是学生自己的价值和评判。

 

价值与评判实际上要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意义,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,要以人的成长为旨归。培养人首先要培养他正确的价值观,学生成长的重要表现就是能对周遭的人物、活动、事件以及自身经验做出价值判断,能与他们(教师、同学及其他人)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。

 

这个特征提醒教师关注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,关注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。如果老师觉得,根本不需要学生去反思,反正自己教的都是对的,那就错了。深度学习要培养的是有创造性的人,让学生评判的前提是我们的教学是开放的。

 

举个例子,学生如何进行评判?满春燕老师曾经上过一节课,叫做《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——为学校设计网络百科词条》。学生要查询各个大学的词条介绍,包括百科词条、学校官网介绍词条、留学机构的网站词条等,然后为自己的学校设计网络百科词条。

 

但是学生在上网查的时候就发现,对于同一所大学,学校网站的介绍、百度词条的介绍,以及一些升学培训机构的介绍都不一样。那这时候该信谁的?满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,词条的背后是人,它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,我们要根据什么去判断哪个更可信。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去质疑、去批判、去做价值判断。

 

在现代社会,尤其是在互联网自媒体这么发达的情况下,让学生有这样的价值评判的能力、眼光和头脑,是非常重要的。


以上介绍了5个特征,观察和评估深度学习就是要立足学生的立场,从学生学习发生的角度去整体考虑。




关于我们:

“高校教学创新100人”由产学研媒等多方人士共同发起,聚焦高校教学创新与高校老师成长,致力于提供高校领域前沿、向上的内容


备注“职务+姓名”,加入读者交流群



联系我们:

王慧  主笔&内容老师  微信号:HofMarchbh

张沉浮  主编&总负责人  微信号:chenfu3721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